随着金融自由化的不斷推進和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财務公司作為一個混業式非銀行金融服務機構和大企業資金司庫以及商業信用管理的金融功能組織,其業務領域不斷擴展,規模不斷擴大。然而,面臨金融改革步伐加速的機遇和挑戰,财務公司該如何發展?是否要進行功能轉變與業務模式創新?
“順應改革大勢,繼續全面貫徹落實集團決策部署,深度融入全價值鍊體系化精益管理戰略,主動适應經濟發展新常态,秉承“服務為本、客戶中心”的經營理念,繼續堅持結構調整、精益管理、金融創新、文化培育的工作主線,以立足服務、創造價值、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為工作重點,着力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及價值創造能力,為集團産業發展提供全面金融支撐。”這是中央财經大學會計學院研究生客座導師、中央财經大學85級校友、兵器工業集團兵工财務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史豔曉給出的答案。
行業規範 監管嚴格 富有活力 欣欣向榮
企業集團财務公司是中國企業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的産物。為增強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活力,盤活企業内部資金,增強企業集團的融資能力,支持企業集團發展戰略,促進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的調整,以及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産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相結合的道路,1987年中國出現了第一家企業集團财務公司。“曆經30年的發展,中國的财務公司依然年輕富有活力。”這是史豔曉老師對于中國财務公司的親身體會。他指出,與國際财務公司所不同,中國的财務公司全部是按照國資委和集團公司要求、參照商業銀行進行管理的持牌金融機構,行業發展規範,監管嚴格。全國現有财務公司230餘家,其中,央企60餘家。行業内現有表内外資産4萬餘億元,資産規模僅次于商業銀行和信托業,總體來說,行業規模大,發展快。
精準定位 支撐實體 綜合服務 四位一體
2014年,銀監會會同國資委制定下發《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央企業财務公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确了央企财務公司服務集團的四項平台功能定位。針對這一定位問題,史豔曉老師結合兵工财務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生動細緻的解釋說明。
一是資金歸集平台。史豔曉老師指出,通過形成資金池,财務公司對集團成員單位用規範的信貸投放方式進行資金餘缺調劑。參照人民銀行基準利率,對成員單位給予一定程度的貸款利率優惠,旨在支持集團實體經濟,促進産融結合,實現回歸本源。
二是資金結算平台。關于這一點,史豔曉老師談到,針對成員單位采購貨款支付,财務公司建立有自身統一完整的内部結算系統,通過商業票據、銀行承兌彙票等正常票據,無需經過商業銀行,直接對接人民銀行的兌付系統,大大提高了結算效率。财務公司作為集團資金結算平台,能夠有效管理資金進出;基于為集團服務的職能,财務公司對集團成員單位不收取結算手續費,切實幫助集團單位節省了成本。同時,網銀、銀企等系統的開發也保證了集團内較高的資金結算效率。
三是資金監控平台。兵工财務通過賬戶管理、預算管理、供應商結算管理等,實現了對集團資金安全的監控。兵工财務通過規範開戶、管控賬戶,對集團600餘家法人單位賬戶進行了規範,對資金預算的執行力進行了考核,對資金流動性風險實施了監控;另外,針對物資集中采購平台,兵工财務建立了供應商檔案進行集中管理,從資金監控的角度把好集團内部資金流出的最後一道閥門。
四是金融服務平台。史豔曉老師指出,财務公司有權限、有專業能力,因而可以成為集團公司内唯一的投資理财平台。根據對投資流動性和退出機制的要求,财務公司可以投資二級市場、信托、貨币資金、債券、金融股權等,但不能投資實業股權、産業類基金;可以購買持牌機構的金融股權,但不可購買或者持有債轉股。财務公司還可在企業發債過程中擔任财務顧問或是牽頭、承銷商。對于集團來說,要求财務公司降低成本的同時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
伴随财務公司規模的逐漸擴大,其對集團的支撐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同時,财務公司作為企業集團的内部銀行,與外部商業銀行之間建立起了既競争又合作的密切關系。史豔曉老師認為,盡管财務公司可發金融債,但發債規模小,同業拆借的補充作用有限,想要系統性滿足需求,财務公司還是要和商業銀行合作。近年來,财務公司定位日益清晰:生于産業,服務于産業,回歸本源,做好服務,通過資金集中、去杠杆、降成本、降負債,更好地發揮财務自身的作用。同時,還要加強對監管部門的配合和交流,要在業務允許範圍内圍繞産業鍊進行創新。
提高效率 擴大融資 延伸産業 一頭在外
談及當前财務公司發展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史豔曉老師提到了幾點:盡管人民銀行對财務公司執行7%的存款準備金率,體現了其對實體經濟的認同與支持,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降低了财務公司資金的使用效率;财務公司的杠杆效應手段受限,同業拆借補充流動性時間短,限制了其對集團的支持能力;産業鍊金融角度,财務公司的信貸隻能投放持股比例30%以上的成員單位。
史豔曉老師還提到了關于票據貼現的問題,由于不能向系統外單位進行票據貼現,導緻财務公司融資能力受限。史豔曉老師介紹,銀監會曾就這一問題專門出台了一則試點辦法。辦法指出,在評級的前提下滿足要求的财務公司可獲取貼現試點資格,也就是所謂的“一頭在外”。史豔曉老師認為,對于兵工财務來說,“一頭在外”的風險可控。财務公司可根據成員單位履行義務的情況進行相應支持,保持商業信用,延伸産業鍊業務範圍,把保理業務做到系統外,有效控制風險,上遊的小微企業也可通過融資租賃、買方信貸、消費信貸等方式以更低的成本獲得融資。
從存貸比角度,史豔曉老師還透露了行業中存在的另一問題。現金流充足的集團财務公司一般信貸需求少,因為有大把的頭寸可以和銀行做同業拆借獲得盈利,但是這種情形下的存貸比非常低,資金效力并不充分。史豔曉老師介紹,在這一方面,兵工财務的存貸比基本保持在75%以上,屬于比較高的,資金的運用效率也相對較高。
産融結合 完善管控 價值創造 未來可期
和集團其他成員單位不同,财務公司是一個兼具管理、服務與價值創造的平台。在史豔曉老師看來,财務公司的未來富有生命力。“未來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要更大程度發揮财務公司的管理職能,完善系統性風險管控,做好頂層設計;第二,财務公司應該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市場化定價能力,發揮好價格的杠杆作用,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第三,财務公司要在産業鍊金融方面做好服務,随着央企市場信用的增強,集團對财務公司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要更貼近業務,圍繞産業鍊做創新、做轉型,圍繞“産業鍊金融”我們還可以有更大的作為;第四,我們還要增強對整個集團的系統保障能力,要有更多的撬動資源的能力,組成集團内、行業内銀團,将内外的保障結合起來,提升對整個集團資金的規劃配置和運轉、保障能力。财務公司的最大價值體現在服務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我們的價值體現在服務對象價值的實現,我們要在合規底線下最大程度發揮作用、實現更大價值創造。”
循循善誘 諄諄教誨 務實笃行 矢志有成
訪談最後,針對大學生們關心的畢業後就業問題,史豔曉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向學生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他叮囑學生們:“剛畢業步入職場,無論做什麼工作,一定要認認真真地積累,不能天馬行空。脫離實體搞創新很容易形成泡沫,理想不落地隻能是空談。一切發展創新都離不開紮實的專業知識積累和基本能力鍛煉,進步離不開對所處行業的深入了解以及對風險的準确把控。隻有腳踏實地,未來方能有所成就。”
學生眼中的老師:
感謝學院的雙導師制,使我可以有幸成為史豔曉老師的學生,從史老師身上感受和學習一位中國央企管理層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始終如一、踏實躬耕财務領域的敬業态度,以及嚴謹認真中不失親切溫和的處世哲學。從學術科研,到專業實踐,再到職業發展,史老師從方方面面對我進行了耐心細緻地教育引導,令我獲益良多。在此,我要由衷地表達對史老師的感佩之情!未來,我會始終牢記史老師的諄諄教誨,以更加積極的狀态,踏實奮進,勇敢前行。
——雒琪(中央财經大學2017級F1班MPAcc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