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會計學院吳溪教授與國際知名會計學者Clive Lennox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張田餘教授(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合作的學術論文"The effect of audit adjustments on earnings quality: Evidence from China"正式發表于會計學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JAE)第61卷第2-3期(2016年4/5月号)(10.1016/j.jacceco.2015.08.003)。JAE是會計學排名前三的國際頂級期刊,2015年的SSCI影響因子為3.535(5年影響因子為5.973),是中央财經大學AAA類英文學術期刊。
會計學以往大量文獻考察了各種會計盈餘特征,并嘗試将這些特征作為盈餘質量和審計質量的替代指标。但不同的會計盈餘特征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盈餘質量和審計質量,存在着明顯的争議和不一緻的結論。吳溪教授與兩名國際學者合作的學術論文較為系統地考察了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針對會計盈餘做出的審計調整是如何影響盈餘質量的。給定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目标是使得會計信息得以更加公允地反映,該研究通過考察審計調整對盈餘特征的影響效果,可以較為有效地評估諸多會計盈餘特征的含義。
基于中國資本市場2006-2012年的數據,該研究評估了一系列會計盈餘特征,包括會計利潤平穩性(smoothness)、持續性(persistence)、會計應計額質量(accrual quality)、會計應計額原始值(signed accruals)與絕對值(absolute accruals),以及會計盈餘分布的間斷性(discontinuity in the earnings distribution around zero)。研究發現:(1)審計調整使得會計盈餘的平穩性和持續性顯著提升;(2)審計調整顯著提升了會計應計額質量;(3)審計調整顯著減少了會計應計額的幅度,且對應計額原始值的減幅大于對應計額絕對值的減幅;(4)審計調整并未明顯改變會計盈餘在盈虧平衡點附近的間斷分布狀态。這些發現對研究者在使用會計盈餘特征度量盈餘質量和審計質量時具有直接和明顯的價值。同時,上述發現也表明,注冊會計師審計對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會計信息質量發揮了積極和顯著的影響。
我校會計學科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截至2016年3月,會計學院已在諸多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正式發表了二十餘篇論文,其中包括會計學領域的The Accounting Review(TAR)、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AJPT)、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MAR)、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JAPP)、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TIJA)與财務學領域的Journal of Finance(JF)、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JMCB)、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JCF)等期刊。吳溪教授在JAE發表的上述合作研究成果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了我校會計學科在國際化發展中的學術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