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教師研究 > 正文

會計學院于曉旭助理教授的合作研究在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發表

發布時間:2025-04-18
浏覽:

近期,我校會計學院助理教授于曉旭與暨南大學司方博助理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張懷教授合作的學術論文“Talking down the competitors: How do investment banking relationships influence analysts’ forecasts?”發表于會計學國際頂級期刊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CAR)第42卷第一期(2025年春季刊)(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911-3846.13018)。CAR是會計學領域五大國際頂級期刊之一。

财務分析師在塑造投資者對公司的認知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經常直接影響股價和投資者決策。已有文獻發現,分析師通常會對所在券商的投行客戶發布樂觀預測,而本文考察了另一種情形,即分析師是否傾向于對客戶的競争對手發布悲觀預測。這種行為背後的邏輯在于,對競争對手發布悲觀預測可能降低市場對該競争對手盈利能力、經營效率和未來增長潛力的預期,從而間接使所在券商的投行客戶獲益;但另一方面,這種做法雖然能取悅客戶,但可能損害與競争對手管理層的關系,從而影響分析師未來獲取信息的渠道。

本文分析了1994年至2018年間美國資本市場9,357名分析師對5,112家公司的共計385,467次年度每股收益(EPS)預測。結果顯示,分析師對其客戶競争對手發布的悲觀預測程度比對無關聯企業高出11.2%,即分析師傾向于對所在券商投行客戶的競争對手發布更加悲觀的預測。當客戶對分析師所在券商更為重要時,或當市場不确定性較高導緻客戶的競争對手難以察覺分析師策略性動機時,以及當分析師所在券商聲譽較低時,這種悲觀預測偏見更為顯著。

本研究還從企業、券商以及分析師三個角度考察了這種悲觀預測偏見的經濟後果,并進一步考察了2003年全球分析師和解協議(Global Analyst Research Settlement)的影響。各項測試的結果表明,對客戶的競争對手發布悲觀預測是分析師“讨好”所在券商投行客戶的一種方式。這項研究凸顯了财務分析師領域的潛在利益沖突,對公衆公司、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都具有啟示作用。

我校會計學科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自2014年起開始在會計學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成果,至2020年底有我校會計學科署名的标志性學術成果已涵蓋會計學領域的五份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JA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JAR)、The Accounting Review(TAR)、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CAR)和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RAST)。于曉旭助理教授在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發表的上述合作研究成果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了我校會計學科和工商管理學科的專業前沿貢獻和國際國内聲譽。



撰稿 | 于曉旭

校對 | 王彥超 王偉

排版 | 黨穎欣

審核 | 吳溪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