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學院新聞 > 正文

第六屆“會計、法律與資本市場”學術研讨會成功舉辦

發布時間:2025-04-15
浏覽:

2025年4月12日,由中央财經大學會計學院、中央财經大學法學院聯合主辦的第六屆“會計、法律與資本市場”學術研讨會順利召開。本屆研讨會旨在推動中國經濟理論、法治理論和實踐發展,提升會計與财務研究國際化水平,為從事相關領域的學者搭建學術交流平台。因天氣原因,本次會議采取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數百名會計與法律領域的理論與實務界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

線下參會學者合影

開幕式由中央财經大學副校長栗峥教授緻辭。栗校長代表學校向參加本次會議的各位嘉賓、論文報告人和特邀點評人以及理論與實務界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會計、法律與資本市場”學術研讨會是我校會計學院與法學院專門為會計與法律研究搭建的高水準學術交流平台,推動了會計和法律兩大機制攜手共創透明、規範、有效的資本市場。會計學院與法學院将緻力于将其打造為一項持續開展的品牌性學術活動,學校也将一如既往地給予大力支持,本次會議也必将進一步推動會計與法律、理論與實踐、學者與學者之間的交流互動。

中央财經大學副校長栗峥教授緻辭、會計學院院長吳溪教授主持

在第一場主旨報告中,北京金融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第二庭庭長、二級高級法官丁宇翔開展了題為“證券糾紛審判白皮書”的主旨演講,中國會計學會副秘書長劉國強教授主持。丁庭長系統梳理了近年來證券訴訟案件的發展趨勢,詳細介紹了證券虛假陳述行為類型和各類行為分布的統計情況。丁庭長還介紹了法律實踐中案件的變化趨勢和最新動向,例如被訴主體範圍不斷擴大,金融産品創新使得投資者保護更複雜,退市疊加證券欺詐、大股東違規減持和内部交易均使得索賠案件增多等。最後,丁庭長基于股票因果關系認定和特殊交易損失因果關系,分析了虛假陳述行為的判定問題。

北京金融法院審判第二庭庭長丁宇翔法官作主旨演講、中國會計學會副秘書長劉國強教授主持

在第二場主旨報告中,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潘越教授做了題為“個人破産制度與信貸資源供給”的主旨演講,中央财經大學會計學院黨委書記劉俊勇教授主持。潘越教授基于我國個人破産試點改革的實踐經驗,先從現實層面詳細介紹了個人破産制度的相關政策和現實意義,然後從實證研究層面,檢驗了個人破産制度對銀行信貸供給的影響。她的研究發現,個人破産制度的試點施行顯著降低了當地銀行信貸供給水平,進一步研究發現個人破産制度的試點施行通過會提高銀行風險感知和增加銀行對機會主義行為的擔憂對銀行信貸供給産生影響。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潘越教授作主旨演講、會計學院黨委書記劉俊勇教授主持

在第三場主旨報告中,北京金融法院審判第二庭三級高級法官李方開展了題為“會計事務所在證券欺詐案件中的責任邊界問題”的主旨演講,中央财經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林劍鋒教授主持。李方法官結合最新司法判例,詳細闡釋了不同情形下會計師事務所的過錯認定标準與責任承擔方式;結合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介紹其承擔的責任性質,進一步介紹了重大過失判斷标準。李法官也結合具體案例,探讨了司法實踐中的三類責任形态:全額連帶責任、比例連帶責任和補充賠償責任等司法問題。

北京金融法院審判第二庭三級高級法官李方法官作主旨演講、法學院黨委書記林劍鋒教授主持會議

在論文報告環節,北京師範大學灣區國際商學院孫澤宇副研究員對其合作的研究成果“國家财會監督體系建設的稅收治理效應研究——基于2020年财政部财會監督試點的證據”進行了報告。研究發現國家财會監督體系建設通過強化稅收監管、規範社會審計和促進企業合規,抑制企業的避稅行為,長期來看有助于企業價值的提升。特邀嘉賓中南财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院長餘明桂教授和中央财經大學會計學院林心田助理教授對該研究做出了精彩點評。餘明桂教授指出本文選題在我國制度背景下具有重要性和現實意義,并且從制度背景、競争性假說、作用機制、實證設計和論文寫作等方面提出建議。林心田助理教授從深化作用機制、改進研究設計兩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孫澤宇助理教授彙報、餘明桂教授和林心田助理教授點評、吳溪教授主持

下午的平行論壇設置了兩個分會場,共報告9篇學術論文。會計學院副院長王彥超教授主持了下午上半場會計主題的分會場。中央财經大學會計學院宋順林教授對其合作的研究成果“激勵強則價格升:承銷費率契約與IPO定價”進行了報告。論文考察了注冊制下承銷契約與新股定價的關系以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契約協定的承銷費率對IPO首日回報率存在顯著的負向影響,費率越高時,新股發行價格也相應的提高。此外,契約中不同的承銷收費模式也會對新股定價産生影響,遞增型收費模式會顯著擡升新股發行價格。機制檢驗發現,承銷費率對主承銷商的樂觀偏差及機構投資者的報價行為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當承銷契約中設定的承銷費率越高時,主承銷商分析師對公司估值、收入的預測樂觀偏差越大、機構投資者報價也越高。特邀嘉賓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吳育輝教授從制度背景、理論推導、實證檢驗以及研究結論等方面對文章進行點評。中央财經大學會計學院張玥助理教授着重分析了文章的研究動機并提出了可能的進一步檢驗。

宋順林教授彙報、吳育輝教授和張玥助理教授點評、王彥超教授主持

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田皓文副教授對其合作的研究成果“環境司法改革與商業信用融資”進行了報告。文章探讨了環境法庭設立對商業信用融資的影響。研究發現環保法庭通過改善内部控制和增加信息透明度顯著提升了商業信資水平。在供應商集中度低、中西部地區、非勞動密集型行業、高環境規制強度地區企業、環保治理費用增長較大的企業、高管具有法律背景的企業,該效應更為顯著。特邀嘉賓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孔東民教授指出選題緊貼環境治理、供應鍊發展等熱點話題,并建議進一步讨論強化環保法庭設立與企業商業信用融資的邏輯關聯。中央财經大學會計學院張桉笛助理教授建議在作用機制上要結合環保法庭的特征凸顯環境訴訟對企業的重要性。

田皓文副教授彙報、孔東民教授和張桉笛助理教授點評

中央财經大學會計學院王春飛教授主持了下午下半場會計主題的分會場。廣東金融學院李亞超助理教授對其合作的研究成果“資産評估機構的資源配置效應與信息治理效率研究——基于投融資期限錯配的證據”進行了報告。文章檢驗了資産評估報告的信息反饋價值和增量信息價值對公司資源的配置效應。研究發現,當上市公司披露了資産評估報告且披露數量越多、評估增值率越高時,越能抑制公司的短貸長投行為。基于債務異質性視角發現,資産評估報告能夠降低債務來源異質性和債務期限異質性,且具體表現在增加金融性負債和長期負債,同時降低經營性負債和短期負債。特邀嘉賓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齊保壘教授就明确資産評估報告本身的信息含量以及變量定義的準确性提出相關建議。中央财經大學會計學院彭卓桢助理教授就研究的内生性問題、模型設定以及結果的解讀提出了進一步的建議。

1C572

李亞超助理教授彙報、齊保壘教授和彭卓桢助理教授點評、王春飛教授主持

浙江工商大學會計學院金瑛助理教授對其合作的研究成果“中國上市公司異常分紅問題研究”進行了報告。文章聚焦我國上市公司異常分紅問題,首先從股東權益實現的經濟學内涵出發,推演和論證公司分紅的三重邊界與三重标準,由此提出公司異常分紅的界定和度量;其次基于公司分紅規制的實際需要,從對資本信用和資産信用不足的法律反思出發,分析和闡釋規制公司分紅的清償能力測試模式;最後從債券市場反應和股票市場反應檢驗發現,“違反清償标準”的異常分紅度量相較于“違反現金流标準”的異常分紅度量具有更強的價值相關性,“違反現金流标準”和“違反清償标準”取并集形成的異常分紅度量能夠提供最大的價值相關性。特邀嘉賓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王文明研究員就理論分析、度量的有效性作出了點評。中央财經大學會計學院于曉旭助理教授在“異常分紅”的界定和度量、因果識别等方面提出建議。

9C06

金瑛助理教授彙報、王文明研究員和于曉旭助理教授點評

西南财經大學會計學院陳偉忠博士生對其合作的研究成果“社會經濟市場秩序與資本要素市場一體化建設——來自企業異地子公司的證據”進行了報告。論文檢驗了社會經濟秩序對資本要素市場一體化建設的影響。研究發現,掃黑除惡專項鬥争能夠顯著促進企業布局更多異地子公司,也即社會經濟市場秩序有助于促進資本要素市場一體化建設。掃黑除惡專項鬥争通過提升市場準入公平性和市場競争公平性從而促進企業布局更多異地子公司。掃黑除惡專項鬥争促進企業在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更為豐富的地區布局更多異地子公司,且掃黑除惡專項鬥争的促進效應在成熟期的企業中更強。進一步研究還發現,地區“打傘破網”行動越多,掃黑除惡專項鬥争的積極效應就越顯著。特邀嘉賓河南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李春濤教授就概念界定的準确性、研究假設和内生性問題進行了細緻的點評。中央财經大學會計學院李娅妮助理教授對研究貢獻、替代性解釋、機制檢驗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A84A

陳偉忠博士生彙報、李春濤教授和李娅妮助理教授點評

中央财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劉權教授主持了下午下半場法律主題的平行論壇。東北财經大學張曉東教授對其工作論文“投資者利益保護方式偏好:先行賠付承諾還是司法訴訟保護——基于澤達易盛的案例研究”進行了報告。文章首次系統比較了先行賠付承諾與司法訴訟兩種投資者利益保護方式的實施效果,通過澤達易盛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發現,在證券侵權糾紛中,先行賠付制度能夠更高效實現投資者權益救濟,且具有程序簡便、成本低廉等優勢。特邀《政法論壇》副主編寇麗在線上對文章的貢獻和論證邏輯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點評。

張曉東教授彙報、劉權教授主持

中國人民大學的龔文瑾博士對其工作論文“中介機構虛假陳述比例連帶責任的證成和适用”進行了彙報。文章系統梳理了證券虛假陳述案件中中介機構責任認定的三種模式——全額連帶責任、部分連帶責任和比例連帶責任,并重點論證了比例連帶責任的法理基礎與實踐合理性。研究發現,比例連帶責任能夠更精準匹配中介機構的過錯程度與實際影響,既避免全額連帶責任導緻的責任過大問題,又克服部分連帶責任可能産生的責任缺失。特邀《财經法學》主編邢會強教授在線上對文章的法理基礎和論證邏輯等進行了點評。

龔文瑾博士、王東博士彙報

中央财經大學法學院王東博士生對其工作論文論會計師事務所過失虛假陳述應承擔補充責任進行了報告。文章對當前證券虛假陳述案件中采用比例連帶責任的觀點提出質疑,認為在會計師事務所僅存在過失而非故意的情況下,補充責任是更為合理的歸責方式。研究指出,補充責任既能有效保護投資者權益,又可避免比例連帶責任對審計行業造成的過度負擔,更符合責罰相當原則。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過失的情形下,采用補充責任制度能夠更好地平衡投資者保護與審計行業發展之間的關系。特邀嘉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周學峰教授在線上對文章的理論貢獻和法律依據等進行了點評。

中國政法大學耿利航教授對其工作論文會計師證券虛假陳述責任問題和展望進行了報告。文章以樂視網證券虛假陳述案為研究樣本,深入剖析了比例連帶責任在司法實踐中的适用困境。當前比例連帶責任的裁量标準尚不統一,容易導緻類案不同判現象,特别是在涉及重大财務造假案件時,會計師責任邊界的認定存在較大争議。特邀《政法論壇》副主編陳景善在線上對文章案例選擇的合理性和實踐操作等方面進行了點評。

耿利航教授彙報

在閉幕式上,中央财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吳溪教授對本次研讨會進行了總結。吳溪教授表示研讨會很好地實現了三個初衷:會計和法交叉學科的思想交流,理論和實踐的思想交流,以及不同學緣和不同年齡層次學者間的思想交流。他表達了對與會嘉賓和參會師生的感謝和祝福,并期待和歡迎海内外會計與法律領域的專家學者繼續積極參與和支持。

中央财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吳溪教授作會議總結


撰稿 | 謝蓉蓉 林雯 戚贊栎

校對 | 王彥超 王偉

排版 | 黨穎欣

審核 | 吳溪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