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會計學院李曉副教授與香港大學Jeffrey Ng教授、香港理工大學Walid Saffar教授合作的學術論文Accounting-Driven Bank Monitoring and Firms’ Debt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IFRS 9 Adoption發表于管理學國際頂級期刊Management Science第70卷第1期(2024年1月号)(https://doi.org/10.1287/mnsc.2022.4628)。Management Science是管理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之一,是中央财經大學AAA類英文學術期刊。
本文從銀行視角出發,強調了銀行在經濟中扮演的監督者角色,以及會計準則變化對其行為産生的影響。銀行監督的結果能夠通過其财務報告披露的貸款組合的财務狀況和績效反映,供監管機構、投資者、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使用。因此在進行會計披露時,銀行需要考慮其報表中披露的信息産生的影響。由此可見,會計準則對貸款的核算要求會影響銀行的貸款決策。本文關注會計準則變化驅動的銀行監督如何影響公司對銀行貸款融資相對于債券融資的依賴程度。
國際财務報告準則第九号(IFRS9) 的實施對銀行具有實際意義,因為該準則要求對貸款人進行密切監測以記錄及時的貸款損失。利用來自50個國家和地區的數據,我們發現,由于IFRS 9的采用而導緻的會計驅動的銀行監督減少了公司對銀行貸款相對于債券融資的依賴程度。這一發現與公司在會計準則要求銀行對貸款人進行更加密切監測之後銀行貸款成本上升是一緻的。在進一步的分析中,本文發現IFRS 9的采用對銀行貸款依賴的負面影響在對銀行的監管更為嚴格時更加顯著。本文還發現在公司更容易從銀行貸款轉向債券融資時,IFRS 9的效應更為明顯。
本文的創新點在于以IFRS 9的采用為背景,研究銀行采用預期信用損失模型的經濟後果。本文為銀行會計核算從已發生信用損失模型到預期信用損失模型的轉變提供了新的證據。國際财務報告準則第九号從已發生損失模型切換到預期信用損失模型的目的是确保銀行更加主動地監測和報告貸款損失,從而維護金融市場穩定。IFRS 9的采用對銀行運營産生了直接的影響。本文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表明,從銀行貸款的角度來看,這種影響間接地溢出到貸款公司中。本文強調了會計準則和披露的變化會産生重要的經濟後果,對銀行及公司行為産生重要影響。
我校會計學科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自2014年起開始在會計學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成果,至2023年底有我校會計學科署名的标志性學術成果已涵蓋會計學領域的五份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JA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JAR)、The Accounting Review(TAR)、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CAR)和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RAST)。李曉副教授在Management Science發表的上述合作研究成果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了我校管理學科和會計學科的專業前沿貢獻和國際國内聲譽。
撰稿 | 李曉
校對 | 王彥超 王偉
排版 | 黨穎欣
審核 | 吳溪